(2)现代家庭教养途径只有通过整体创新才能塑造现代人格
一是教养方式更新。在社会化过程中要发挥青少年与家长两个方面的积极性。青少年要克服依赖心理,家长要克服越俎代庖的做法,通过培养青少年责任意识以确定其自我角色。青少年只有学会认识自我、辨识事务,才能适应社会。
二是提升家庭育人能力。在家庭教养方面,有些家长存在力不从心、缺少责任心等问题,造成文化教养的缺失,没有承担起家庭育人的重任,因此,需要有关方面指导家庭育人改革,提升家庭育人能力,把家庭变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课堂。
三是增强家庭育人责任感。人的社会性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中逐步养成的,家长有教养子女正确社会化、及时纠正不良习气的责任,让调教“慎终于始”、“时乃日新”。相反,有些家长自以为是:“树大自然直”、“别管得太狠,长大会吃亏”,因而要么事事迁就孩子,要么处处为孩子撑腰护短,殊不知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”(《汉书?贾谊传》),导致家庭亲情阻碍了社会理性的化育。
教育大众化下家庭育人重任在身,对于青少年形成表里如一、自然流露的现代人格最有优势,现代家庭教养与社会化人和学校教育方向共鸣、内容衔接、功能互补,才能担负青少年良好社会化的摇篮职责。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:“人生小幼,精神专利,长成以后,思虑散逸,固需早教,勿失机也。”[17]166马克思就曾指出“:法官的行业是法律,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,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。”而今广大家长“望子成龙”,必须明确一个真理:子女在现代社会中成才主要不是智力,而是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等社会性的发展。因此,家庭与时偕行地开展现代教养,子女一点一滴的进步得到及时巩固、一举一动的隐患得到根本纠正,潜移默化又循序渐进,现代家庭教养就会从“瓶颈”变成“引擎”,引导青少年顺利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。
【参考文献】
[1]明海英.我们为什么要读书[N].中国社会科学报,2013-09-09(A03).
[2]侯晶晶.家庭的现代性挑战及其道德应对[J].深圳大学学报:人文社会科学版,2011(1):32-35.
[3]F?费迪耶等辑录,丁耘摘译.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[J].哲学译丛,2001(3):57.
[4]万俊人,尚伟.我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文化建设问题[J].新华文摘,2013(7):34-39.
[5]黄加成.虚拟社会:青少年社会化的新范式[J].社会,2002(1):4-7.
[6]孙正聿.哲学修养十五讲[M]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4.
[7]李德顺,孙伟平.道德价值论[M].昆明:云南人民出版社,2005.
[8]李天燕.家庭教育学[M]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9.
[9]马克思,思格斯.马克思恩格斯选集(第四卷)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72.
[10]方移建,何伟强.家庭德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[M].杭州:浙江教育出版社,2005.
[11]郑曦原,李方惠.通向未来之路:与吉登斯对话[M].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2.
[12]林建初.现代家庭伦理学[M].合肥:安徽人民出版社,1992.
[13]赵忠心.家庭德育——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[M].北京: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1.
[14]高乐田.传统、现代、后现代: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[J].哲学研究,2005(9):88-92.
[15]刘次林.德目与道德教育[J].全球教育展望,2006(6):33-36.
[16]陈来.发扬中华文化重视私德培养的传统[N].人民日报,2014-09-22(07).
[17]王利器.颜氏家训集解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0.
|